您好,欢迎访问! 手机版

晚上做到5件事,脾胃想不好都难

阅读:0 2025-05-19 12:30:00

脾胃功能正常,消化吸收良好,营养充足,人才能精力旺盛,保持健康。

不仅如此,脾胃盛衰对其他脏腑也有影响,故中医有“调理脾胃以治五脏”的说法。

《生命时报》综合多位专家观点,整理出养护脾胃的好习惯。

晚上做到5件事,养好脾胃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赵忠印表示,夜间是脾胃修复的关键期,坚持做好以下5件事,能更好的养护脾胃。

1. 晚餐要早吃,不能吃太晚,应给脾胃留出消化黄金时间。

2. 晚上少吃油腻食物,如果晚上吃烧烤、火锅、炸鸡腿等油腻食物,就是给脾胃上刑,夜间脾胃是休息期,摄入过多高脂食物等于让肠胃加班。

3. 晚上不能吃太撑,七分饱最佳,留三分余地,给脾胃养护空间,否则容易导致腹胀、失眠。

七分饱的表现:胃还没觉得满,但对食物的热情已有所下降,主动进食的速度也明显变慢,但习惯性地还想多吃,如果把食物撤走,换个话题,很快就会忘记吃东西。

4. 容易反酸的人群,晚上最好不要食用粥汤类,这种很多人认为是“养胃”的食物,晚上摄入易引发胃酸倒流。

5. 阳虚体质要注意,夜间寒气重,少吃生冷食物。脾胃就像小太阳,晚上吃冰等于往火堆泼冷水,会加重阳虚症状。

阳虚体质的特征:

怕风怕冷,手脚发凉,比一般人耐受寒冷的能力差,夏天受不了空调、电扇直吹等;②胃脘部、背部或腰膝部怕凉,夜尿多;③容易感到疲倦,喜欢躺着,缺乏活力;④胃口差,不能耐受寒凉饮食;⑤大便软或不成形,容易腹泻;⑥舌质偏淡,舌苔白或白腻

一个穴位判断脾胃好坏

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脾胃病科副主任医师郝海蓉表示,足三里属于足阳明胃经,是胃经之合穴(经络之气汇聚的地方)。胃经在足三里处经气充盛、气血饱满,若脾胃出了问题,足三里就会有征兆。

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一横指处

足三里出现凹陷

往往提示脾气虚,表现为食欲不振、难以消化、体虚倦怠、四肢乏力、便溏或排便无力等,更有甚者中气下陷,出现脏器脱垂等。

足三里有明显压痛

通常提示脾气郁滞,气不足则无力推动气血,从而湿邪内阻或气郁血瘀,导致胃痛,湿邪寒化则会畏寒肢冷,湿邪热化则口苦咽干、大便黏腻不爽。

此外,足三里处的皮肤也可作为诊断脾胃疾病的依据,皮肤晦暗无光泽表示胃气衰败,皮肤润泽、肌肉丰满则提示胃气充足。

如果足三里出现异常,可艾灸此处,每周1~2次,每次15分钟,以皮肤温热发红为宜,也可以每天按揉足三里5~10分钟,以揉出酸胀、发热之感为佳。

养脾胃抓住4个核心

如何养好脾胃?广东省名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病科主任中医师刘凤斌提出四个核心建议。

1调神养脾

五脏主情志,情志过激又可损伤五脏功能,特别是脾胃病与情志失调密切相关。现代医学研究也发现,消化系统最易受精神、心理应激及其他内外因素刺激,消化系统心身疾病的病种和发病率居所有心身疾病之首。

建议平时多听些舒缓音乐,同时放松心情、闭目养神;有烦心事不要积压在心里,多跟亲友沟通,或找到适合的纾解途径,把不好的情绪及时宣泄出去。

2饮食调脾

饮食不节制或不清洁是引起脾胃病的重要因素,平时要多选择甘味食物顾护脾胃,比如山药、小米、薏米、芡实、莲子等。

同时,也要有所忌口:

  • 忌产气过多和难消化食物,如南瓜、玉米、芋头、土豆、红薯、豆制品、糯米、米粉、坚果等;
  • 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大蒜、洋葱、肥腻煎炸食物、咖啡、浓茶、酒类等;
  • 忌过酸过甜的食物,如巧克力、奶茶、蛋糕、雪糕等,高糖、高热量的食物易诱发反流。

3运动强脾

适度的运动可健脾和胃,增加食欲,令胃气充沛,传统功法的八段锦、太极拳、五禽戏等都是很好的运动方式。

4针灸治脾

按摩、针刺、艾灸等中医技术,可通过调节经络系统,使机体恢复阴阳平衡的健康状态,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注意应到正规医院进行诊疗。▲

本期编辑:邓玉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