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 手机版

中心之城 智创聚能

阅读:0 2025-07-25 08:19:00

位于深圳中轴线上的民治街道,正在崛起为一个现代化新城区。

2025年6月17日,民治街道辖区企业大漠大打破“最多无人机组成的空中图案”吉尼斯世界纪录。

民治街道率先建成全国智慧健康养老示范街道,辖区长者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坚持高质量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三载衔枚,正在南粤大地热潮涌动,涌现出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案例。而位于深圳五区交会之地的龙华区民治街道,则是推进“百千万工程”的示范样本。

这里区位卓越、交通便利,坐拥“7+2+1”轨道网络(7条地铁线、2条城际轨道、1个高铁枢纽);这里产业集聚、经济活跃,规模以上企业超过1300家;这里人口聚集、民生幸福,“三馆两院”(市图书馆北馆、市美术馆新馆、市文化馆新馆、市儿童医院龙华院区、市新华医院)等一批优质设施陆续落地……这些赋予民治无可比拟的发展禀赋。

基于此,民治街道党工委前瞻性提出“智创民治·中心之城”的发展定位,力促城区发展再上台阶。而“百千万工程”的实施,正推动着“智创民治·中心之城”加速从梦想照进现实。一个经济更有质量、城市更富魅力、生态更加优美、民生更为幸福、社会更显和谐的现代化城区将快速崛起。

撰文:吴永奎 郑妍莹 杨丹婷 程德坤

受访单位供图

村域提质 打造和美宜居社区样本

在城市化进程中,完善城中村治理、破除“二元结构”是各地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共同面临的课题。

围绕“百千万工程”的工作部署,民治街道遵循“一社区一策”,鼓励各社区立足人口特点、资源禀赋等实际,以城中村、集体经济为重点推进高质量发展,催生出许多鲜活的发展样本。

作为全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社区)的民乐社区在推进“百千万工程”过程中成效明显。为了推动基层治理从“深耕”转向“精耕”,民乐社区基于人口密集、流动性大等实际,以民乐村为重点,探索了双楼栋长服务管理模式,组织社区党员干部和热心居民成为“专职楼栋长+兼职楼栋长”,共同参与城中村服务管理。社区逐步搭建起“1+1+6”(1个双楼栋长理事会组织,1个数字化工作管理平台,双楼栋长招募培育、分片负责、事件处置、协商议事、服务轮值、评价激励等6项机制)服务管理体系,有效激发楼栋长这些居民身边“最近的人”持续提供“最亲的服务”。

居民纷纷反馈,“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民乐村的人居环境提升肉眼可见:在村口,社区联动17家共建单位打造了1400余平方米的“亲邻共建林”;在主干道,联动17家商铺打造一条“幸福花街”;在村内,打造了涵盖《村规民约》《民乐起源》《深圳精神》等主题的文化墙,新增“中医一条街”“美食一条街”品质空间;民乐社区公园正在提升改造,民乐村史文化墙也将揭幕亮相。

民生服务提升也可圈可点。民乐社区绘制了全区首个一屏观全社区高清VR地图,上线楼栋长事件处置AI应用模块,群众诉求反馈与办理更精准高效,实现数字“智治”赋能基层“善治”;发动商家组建社区爱心商家联盟,特殊群体的关心关爱更加温暖细致……

除了民乐,民治街道其他城中村也能清晰感受到“百千万工程”在基层的落地见效。白石龙社区与股份合作公司携手打造“一廊一路一墙”红色主题街区;打造皮影戏《白石龙》、京剧《白石龙之蔡嫂闯关》等文艺作品;成立“白石龙红色文化保护基金”“白石龙红色文化历史研究会”,红色文化融入社区党建与居民教育。

智创为笔 勾勒现代化标杆城区图景

高质量发展,经济和产业发展是最直观的体现。以前,大家提到民治,都会想到“潮汐人群”“英雄难过梅林关”。外界也一度忧虑,北站片区会不会成为新的“睡城”?但我们看到的是民治蒸蒸日上的产业发展。

徽商银行深圳分行、美国开市客华南总部、美团大湾区基地等具有引领意义的重大项目竞相落地,龙华中轴数字产业核心区建设日趋完善,梅林关片区作为深圳市数字经济核心区的重要载体,未来将打造为“全球数字先锋城市”核心引领区……辖区数字化、智能化领域发展资源要素不断集聚,一批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正迎来成长爆发期。

当前,辖区规上企业1327家,三年增长超2倍;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75家,三年增长近3倍;上市企业12家、总部企业24家、“小巨人”企业21家,呈现逐年增长态势……午餐时段,美团大数据中心的一架架无人机在高楼间穿梭,将餐盒精准送达;夜幕降临,大漠大智控技术有限公司的上万架无人机腾空而起,在夜空织就流光溢彩的动态画卷;深圳南航低空智联创新中心扎根落地,海克斯康集团大中华南方总部产业园即将启幕……“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民治街道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实力,成为企业家的筑梦舞台。“选择民治,是最明智的选择”,已是无数企业在民治扎根成长后共同心声。

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的不断集聚,民治街道积极探索将企业创新成果应用于基层治理的各个场景。

在安全生产领域,民治街道“科技+安全”治理体系已初显成效。通过无人机巡检,在应急救援、交通疏导、消防防控等场景打造低空巡防网络,现已建成3个无人机基站,开通6条自主飞行航线,实现了巡查区域的全方位覆盖、无死角监控,极大改观了传统人工巡查效率低、盲区多的问题,大幅提升安全隐患的发现与处置速度。

在市容治理领域,创新采用“无人机+无人车”协同巡检模式,对辖区内的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公园广场等区域进行日常巡检,精准识别垃圾堆积、违规占道经营等问题,并实时将情况传至街道指挥中心,后台随即调度执法人员与环卫工人现场处置,形成“发现—派单—整治”的闭环管理,让市容环境治理更高效、更精准。

从科技企业的集群扎根到AI技术深度融入城市肌理,民治正在以“智创”为笔,在高质量发展的画卷上勾勒出高效与温度并存的新图景。

■链接

枢纽聚能

“中心之城”魅力凸显

29.26平方公里的民治街道位于深圳中轴几何中心,是龙华与南山、福田、罗湖、龙岗的五区交会处,“百千万工程”三年深入实施,让民治街道日渐展示出中心之城的魅力。

从城市交通来看,特大型综合交通枢纽深圳北站坐落于民治,地铁4号线、5号线、6号线纵横贯穿,规划和建设中的地铁21号线、22号线、25号线、27号线和深大、深惠城际轨道,正编织着一张更为致密的“7+2+1”轨道网络,这在全国屈指可数,使民治成了四通八达的“中心之城”。

深圳北站是观察民治这座中心之城的重要“窗口”。民治的交通网络、产业集群,皆以深圳北站为核心向外延展。近年来,深圳北站客运量连创新高,2024年总客流达2.73亿人次,北站周边交通、市容等综合保障日益承压。基于此,民治街道积极联动驻社区各单位构建协同治理网络,将各方资源与智慧注入北站,全方位保障北站运营。

为进一步方便旅客出行,民治街道在深圳北站东广场南/北延伸平台新建了4部垂直电梯,旅客可从民塘路直接搭乘电梯到三层的东广场进站平台,进站路径更加直接、便捷。“以前拖着行李要绕长廊、多次换乘扶梯,10分钟才能到进站口,现在乘坐直梯3分钟就能直达,这就是深圳速度与温度完美诠释!”经常出差的旅客何先生点赞道。此外,一系列“硬核升级”让出行体验持续优化:智能搬运机器人穿梭于广场帮旅客运送行李,“民小智”AI数字人在线提供精准交通指引。

在硬件提质的同时,民治街道更聚焦“软件”服务升级。每逢春运、“五一”、中秋国庆等重要节点,“五彩北站”志愿服务品牌便成为最亮眼的风景线——民治街道组织公职人员、义工组建先锋服务队,提供“24小时不打烊”的志愿服务,这不仅是民治街道的服务名片,更成为深圳温暖好客的生动注脚,赢得旅客们的广泛赞誉。

从“走得顺畅”到“留得温暖”,民治街道以系统思维破解北站治理难题,让这座超级枢纽,既彰显现代化都市的高效有序,又传递基层治理的细腻温度。北站社区亦获评2024年度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

从四通八达的枢纽地位,到生机勃发的产业图景,再到精雕细琢的站域治理与全域提升,高质量发展的宏图正在民治这一“中心之城”一一落地。

民生为本

绘就“心中之城”精彩画卷

如果说“中心之城”让民治的居民感到自豪和幸福,那“心中之城”的愿景则承载着他们对美好生活最热切的向往。从“中心”抵达“心中”,民治街道以“百千万工程”为支点,将“为民”二字深深刻进城市治理的肌理。

漫步民治街头,绿树成荫的口袋公园里老人悠然对弈、社区托育中心传出孩童清脆笑声……这幅生动的民生图景,正是民治街道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的鲜活注脚。近年来,民治街道聚焦环境提质、服务提级等方面,着力解决辖区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高质量发展成果转化为群众触手可及的幸福感。

市容环境焕新颜。面对地铁口乱摆卖、电动自行车乱停乱放等“城市顽疾”,民治街道下足功夫解决问题。面对红山地铁口约100档乱摆卖经营的情况,民治街道坚持“疏堵结合”:加大普法力度与执法强度,通过多次依法依规的理性执法行动,成功震慑顽固摊贩。同时,科学规划摊贩疏导点14个,统一设置摊位,既守住了城市整洁,又留住了市井烟火气。

养老服务提质升级。“刷脸”就能吃饭,智能机器人穿梭送餐,AI系统实时巡查食品安全……这是民治街道打造的全区首家市场化、智慧化长者食堂——红山社区长者饭堂每日上演的画面,专为孤寡、高龄、行动不便的老人解决吃饭难题。老人们餐后还可步行至隔壁红山书房读报,或到健康驿站测血压——“进一扇门办多件事”的服务闭环,让养老生活既有科技赋能的便捷,更有邻里围坐的暖意。

多元共治强效能。民治街道深化“大党委”机制,以社区党委为核心,横向联动国企、“两企三新”、股份合作公司等多元主体,纵向贯通治理资源与居民需求,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百千万工程”的治理动能。红山社区打造的“红山共理”模式便是鲜活例证:红山社区吸纳19家驻社区单位加入“大党委”,发展社区“共理人”300余名、共理单位101家、共理商圈3个,联动12家银行组建“共理行圈”,做好新就业群体关心关爱工作,打造新就业群体友好城区“红山样板”,实现社区治理从“单一主体”到“多元共建”的转变,提升居民幸福感。

从街巷整洁到养老暖心,从秩序井然到共治共享,民治街道正以“百千万工程”为笔,在“中心之城”的基底上,细细描摹“心中之城”的模样。这里的每一处变化,都藏着对民生的深情,让“安居乐业”从愿景照进现实。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